聯合報社論/《台灣旅行法》有面子也有凶險
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《台灣旅行法》,將為美台高層官員互訪解禁,就等待參院的下一步。如果通過,除表示美方對我的友好,也是外交突破;但如果未來操作不當,台灣變成美方的棋子,則將充滿凶險。
一九七九年中美斷交後,美國對中華民國的總統、副總統、行政院長、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等「五首長」雖未明文禁止,但外交慣例皆無法訪問華府。美國派遣官員訪台,也會避開敏感的國防與外交官員,以商務、教育部門的交流為主。這與先前通過的《國防授權法》要求美台軍艦停靠、高階軍官互訪,性質類似,都是美國會表達意願,由行政當局裁量。但《台灣旅行法》卻比《國防授權法》重要許多,因為這是繼《台灣關係法》之後,第二項單獨為台灣而立的美國國內法。
此案目前僅由眾議院通過,草案尚待參議院通過並協調出兩院一致的版本,送交川普總統簽署後,才會生效。由於參議院已有類似的提案,國會過關的機率不小。過去「台灣人公共事務會」(FAPA)推動這項立法多年,都未成功;據了解,這次是與駐美代表處國會組聯手,才得以突破。
這項法案,基本上反映了美國國會對中國大陸的不滿。去年八月以來,與台灣有關的多項法案同時在國會審議,包括《台灣旅行法》草案、《台灣安全法》草案及《國防授權法》(NDAA)有關強化美台關係與交往的條文。大陸駐美大使崔天凱為此直接寫信給多位美國會議員,表達嚴重關切,稱這是「對中國主權、國家統一的侵害,也跨越穩定中美關係的紅線」。公使李克新更聲稱:「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,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」。據了解,就是中國的「紅線說」激怒了國會兩黨議員及幕僚,認為威脅美國的立法議事,對美中關係只會適得其反。
在北京眼中,一旦通過《台灣旅行法》,將比當年李登輝訪美要嚴重。因為當年邀訪只是一次性行為,現在是制定法律,讓我國總統等高層邀訪成為常態化,正面挑戰了大陸「一個中國」底線。《環球時報》社評警告,一旦台灣旅行法落地,勢必幫助中國下決心「解決台灣問題」,全面打壓台獨,屆時台海會「地動山搖」。中共外交部也發言,敦促美方不要與台灣進行任何官方往來,不要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。
在我方的立場,對此舉當然至表歡迎。蔡總統推文感謝美國眾院支持台灣民主,表示此法有助於強化台美的夥伴關係。在M503航線爭議之後,蔡政府期待得到美國奧援,增加台灣的安全感,這可以理解的。但鑑於北京反應激烈,美中台關係又將進入危險緊張期,台灣不能因贏得一時面子只顧歡呼而掉以輕心。
原因有二,其一,北京或許不便公開對美國發火,將會把氣發在台灣身上。去年「川蔡通話」後,台灣非洲邦交國聖多美馬上丟掉,接著是WHA出席受阻,然後是巴拿馬斷交,一連串的打壓。其二,美中關係變數頗多,在南海、北韓、貿易等問題都有歧見,一旦白宮不滿北京,再拿台灣當籌碼,利用個案許可的方式讓「五首長」之一訪問華府,屆時台北是接受還是不接受?去了,官員風光幾天;回來,中共報復不斷,國家得失要怎麼計算?
老實說,如果華府真有心幫台灣打開國際空間,我們依賴美國或許還有幾分道理;但試問,今天的美國有能力逼迫國際民航組織取消M503航線,或者要求世界衛生組織邀請台灣代表參加嗎?目前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聲望已大不如前,眾議院雖剛通過「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法案」,但這對台灣與會有何幫助,大家心知肚明。
蔡政府努力經營美台雙邊關係,值得肯定;但一昧依賴美國,未收其利,反先蒙其害,就犯了外交及國安的大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