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中國化後 台灣哪來文化

去中國化後 台灣哪來文化

最近文言文比例的風波,很明顯又是一次「去中」的操作。台獨要去中,是為了凸顯台灣本土文化不同於中國文化;他們泡製了一種說法,認為台灣文化是融合四大文化(中國、荷蘭西班牙、日本、英美)而成的。但真的是這樣嗎?文化的含義非常廣泛,一般來說,可以分為:思想宗教、語言文字、風俗習慣、藝術器用等四個方面。其中,當然以思想宗教為核心。在這方面,台灣與中國大陸有什麼不同?讀書人依然是讀儒、道、佛三家的傳統典籍,民間信仰也依然是閩南的傳統。其中可有一絲一毫日本的影子?

至於語言文字,只怪日本人心胸狹小,統治台灣50年,一直視台灣人為次等人,不肯給予國民待遇,以致只有極少的台灣人能受到高等教育;多數只有小學教育的台灣人,其日語就只能及於一般的會話,而無法進入關乎意識與心靈的文學、哲學層次。所以日本的文學、神話、戲曲、民間故事等,對台灣的影響幾近於零。這固然是日本人的失策,但更是因為台灣民間所秉持的中國文化根深柢固,極為強大,使日本文化無可乘之機。(試比較台灣鄰邦菲律賓,因其本身文化傳統的弱勢,以致於只能接受殖民母國的語言文字,至今不能改變。)

再說到風俗習慣,我們只要看看婚喪喜慶及民俗節日的各種習俗,便可思過半矣。至於藝術器用層次,很多台獨人士仍然雅好國樂、愛好書法,而非日本的音樂與書道;日本的能劇、俳句、相撲乃至日式飲食與日本動漫等,如果台灣人能懂一些或有些愛好,與其說是日本殖民的影響,無寧說是近年來正常的文化交流的結果。年輕人對這些事的興趣更甚於受過日本殖民的老年人,與大陸的年輕人並無二致。至於建築,日本在台灣留下的公共建築,受到日本明治維新之後仿歐建築風氣的影響,都偏於巴洛克或新古典主義,與日本關係很小。唯一有日本風格的神社鳥居等,大約只有林佳龍還在留戀,而更不用說這也是日本大化革新後的仿唐之作。

若說台灣受到西班牙荷蘭的影響,對不起得很,他們在台灣的時候,台灣人的老祖宗都還沒有來呢,更不要說人數極少而時間極短。拾到籃裡就是菜,這攀親帶故的能力也未免太強了。

至於英美文化,請問二戰之後,除了鐵幕國家,哪國的文化不受英美強勢文化的影響?這頂多就是不對等的文化文流,把它說成是台灣文化的根基之一,實在是太超過了。

總之,除開中國文化,並無所謂的台灣文化;越接近核心就越明顯。台獨人士努力推動「去中」,殊不知這樣一來,台灣文化本身也空洞化了。一位朋友說的好:台獨不去中,到頭一場空;台獨若去中,體虛腹內空。這樣的兩難,豈不是充分暴露了台獨根基的虛幻性?(作者為大學講師)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兩岸問題, 社會新聞, 藝文 and tagged , , , , . Bookmark the <a href="http://rotary3462.org.tw/wpfamily/?p=187" title="Permalink to 去中國化後 台灣哪來文化" rel="bookmark">permalink</a>.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