院士:30年磨一劍!他解千古難題 勝千篇論文
2016-12-15 20:11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╱即時報導
中研院士賴明詔今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,為了世界排名、評鑑升等,國內大學教授背負太大的發表論文壓力,已大到不尋常的地步。應鼓勵學者窮究重大議題,提出無人能解的創見,不要逼他們一直複製大同小異的文章。
賴明詔明天將在成大主持教育部的學術倫理工作坊南部場,他今天才聽說台大教授被媒體爆料收錢幫醫生代工論文疑案,覺得很不可思議,「超乎一般人對大學教授的想像」。此事真假他無法置評,只希望教育部快點查個水落石出,若有人被陷害,快點還人清白。
他說,前年獲選中研院士的大陸61歲旅美學者張益唐,拿到普渡大學博士學位後,曾在速食店、汽車旅館打過工,後來窩在美國新罕布夏大學當個小講師,但「30年磨一劍」,3年前發表一篇論文,解開數學界幾百年難題「孿生質數猜想」,一夕揚名世界,不但直升教授,還獲選中研院士,並已轉任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。
當過中研院副院長、成大校長的賴明詔說,30年來只鎖定一道難題、鍥而不捨的張益唐,是個較極端的例子,這類學者別說在台灣無法生存,在美國也很難熬。但張益唐成功的例子,更加凸顯論文應重質不重量,只發表過一篇論文的學者,學問不見得會比發表過幾十篇的學者差。
賴明詔感嘆,現在很多大學排名指標,有一大部分看論文的篇數及影響係數,為求排名進步、提高聲望,不只台灣,全亞洲大學教授發表論文的壓力都很大,且已大到不尋常、扭曲的地步,抄襲、造假案因此頻傳。
賴明詔呼籲教育部,應落實多元升等,例如醫術好、醫德好的教學醫院臨床醫生,升等不應比照一般教授要求發表太多論文,可多採計服務、教學成果。
論文掛名的現象也應檢討,賴明詔以自己為例,若有人索取他研發的細胞樣本,會免費提供,但除非真的參與研究,否則不會掛名。
賴明詔說,以往科技部審核計畫,往往要看教授發表過多少論文及掛名前後順序,計算出點數,表面上較客觀,卻扭曲了學者的價值。「這種評鑑方式已落伍了」,他建議,審核計畫時,只要論文表現達到基本點數即可,不要完全只看論文數,而要真正檢視申請計畫者有無實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