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美容/台灣鬼仔古:有沒有鬼?相信而不迷信

林美容/台灣鬼仔古:有沒有鬼?相信而不迷信
民俗亂彈 19 Sep, 2017

林美容最新出版《台灣鬼仔古》。 圖/月熊出版提供

林美容最新出版《台灣鬼仔古》。 圖/月熊出版提供

說到鬼,沒有人不怕鬼的吧?

這個世間上真的有鬼嗎?隨著歷史的發展,我們的鬼觀念已與佛教、道教、儒家思想相互融合,成為根植於生活的文化習俗。

著名學者費孝通在〈鬼的消滅〉一文,形容自己的成長環境是「人的世界比鬼的世界小多了」,而且認為「能在有鬼的世界中生活是幸福的」;以至於他在美國居住一年時,「最覺得生疏的,就是沒有人和我講鬼故事。我絕對不願意恭維這個世界。」

想來,初訪美國的費孝通只是恰巧沒有聽聞「美國鬼仔古」吧?無論文明和科學發達與否,世界上各個國家都有關於鬼的故事。包括:英國倫敦塔出現無頭鬼、美國國父華盛頓的鬼魂指點北軍打敗南軍、總統林肯鬼魂在白宮出沒……各種傳說繪聲繪影,不勝枚舉,而且演變出各地獨特的鬼文化和鬼節習俗。

我們可以說,大部分的人都怕鬼,卻不能不認識鬼!

什麼是「鬼」?

遠在甲骨文的時代,就有「鬼」這個字,是一個人戴著大面具的形象,代表祭祀儀式中的巫師。因此有加上「示」旁的異體字,強調祭祀。

古書中也有不少關於「鬼」的定義,例如:

  • 「眾生必死,死必歸土,此之謂鬼。」(《禮記‧祭義》)
  • 「庶人庶士無廟,死曰鬼。」(《禮記‧祭法》)
  • 「鬼,人所歸為鬼。」(東漢許慎《說文解字》)
  • 「鬼者,精魂所歸。」(清阮元《經籍纂詁》)
  • 意思是,人死即為鬼,換句話說,成為鬼是人類最後的歸宿。當人死後,儘管肉體腐化回歸大地,靈魂卻與生命世界保有聯繫。

古代的人把祖先敬奉為鬼神,是「相信」至親的精神永遠存在,一代傳一代,因而建構出一個完整的死後世界。種種民俗與儀式,所要傳達的絕對不是盲目信仰,而是人們「送別亡者、安慰生者」的文化思維,以及細膩情感。

圖/引自林美容新書《台灣鬼仔古》
圖/引自林美容新書《台灣鬼仔古》

廣義的鬼與狹義的鬼

人死為鬼,俗稱為魂,是廣義的鬼;鬼仔古中所指多為狹義的孤魂野鬼。

人死後所經歷的過程,依據不同宗教信仰而有不同解釋。台灣習俗普遍認為:人身有三魂七魄,死後七魄散去,而三魂終歸於神主牌、墓地和陰曹地府(接受審判或去投胎)。有後嗣祭祀的魂,喪期屆滿(通常是一周年,稱「對年」),子孫將其姓名「牒」入祖宗牌位同祀(稱「合爐」),自此成為各家的「公媽」(稱男性先人為「公」、女性為「媽」);而無人祭祀的則成了孤魂,到處飄盪。

台灣各地都有替無主孤魂立祠的「陰廟」,包括:百姓公廟、大眾爺廟、有應公廟、將軍廟、萬善爺廟、十八王公廟、姑娘廟等,就是為了避免祂們因沒有香火祭祀而在人間作祟。

在田野訪問中,有少數受訪者將「瘦瘦小小,會幻化,會作弄人的一種存在,其本質是山精水怪之屬」的魔神仔與鬼相混,因此,魔神仔一詞可泛指鬼類,而狹義的魔神仔之相關傳說故事,已在《魔神仔的人類學想像》一書完整呈現,本書《台灣鬼仔古》主要呈現我在魔神仔的研究過程中所聽到的一些鬼故事。我無法確認倘若我直接詢問人們鬼故事,是否所蒐集到的鬼故事會更為多樣,我的猜想應該是所差無幾,鬼仔古本來就非常普遍,關鍵在於有沒有人要說,說了有沒有人要記錄,蒐集資料時間的長短等等。至於所謂的「冤親債主」,又是另一種抽象的集合名詞,指累世、前世或現世所積欠的各種善惡因果執念,也和本書所指稱的鬼無關。

集體的鬼與個體的鬼

鬼有集體(collective)和個體(indiviual)之分。農曆七月民間舉行中元普渡所祭拜的「好兄弟」,是集體的鬼;田野訪談聽到的鬼仔古,通常是屬於個別的、特定的鬼。

在漢人社會存在著一種二元結構(dual structure),例如:天與地、神與鬼、陰與陽、生與死、潔與不潔,而鬼通常被歸類在陰的、不潔的屬性之中。且基於對神秘事物的恐懼與禁忌,人們往往不直接稱「鬼」,而以避諱的別名來代稱,諸如好兄弟、阿飄、夢倀、無形……等等,所指的都是鬼。

無論廣義或狹義的鬼、集體或個體的鬼,對於人們來說,莫不希望人鬼殊途。因此,每逢特定節日,透過祭祀,請祂們吃飽喝足後離開,彼此互不侵擾,相安無事。

台灣各地都有替無主孤魂立祠的「陰廟」,包括:百姓公廟、大眾爺廟、有應公廟等,就是...
台灣各地都有替無主孤魂立祠的「陰廟」,包括:百姓公廟、大眾爺廟、有應公廟等,就是為了避免祂們因沒有香火祭祀而在人間作祟。 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

《台灣風俗誌》中的台灣鬼

提到鬼的模樣,腦海中最先浮現的是:《聊齋誌異》的聶小倩?志怪小說中被宋定伯賣掉的鬼?或者日本夏夜裡遊行的百鬼、西洋的吸血鬼?還是各種影視劇、動漫中的鬼?

那麼,台灣鬼呢?

台灣有句俗諺說:「有山就有水,有神就有鬼。」在這片好山好水中,當然也有數不清的鬼,除了人們私語流傳,也有部分為文獻所記錄。其中,台灣日日新報社於一九二一年出版日本民俗學者片岡巖的《台灣風俗誌》,便敘述了許多鬼的名稱。包括:

  • 乞食鬼、好兄弟、普渡公/都是無緣孤魂。這些孤魂飢餓時,會作祟使人患病。當人患病時,需卜卦或巫覡來判斷,若是孤魂作祟,應在屋外供牲禮,焚香燒紙錢祭拜。孤魂聞香來享祀,飽食後離開,病人就會痊癒。孤魂就是餓鬼之類,而且傳說餓鬼很矮。
  • 無頭鬼/指被斬首或馘首死亡。無頭鬼外形與人無異,但沒有頭顱。台灣人相信鬼的形狀與人無異;而日本人則認為鬼是白衣、亂髮、瘦弱、面青、手垂、無腳等。
  • 無厝家神/指無緣孤靈,最喜歡作祟人。
  • 大食鬼/與餓鬼相似。
  • 竹篙鬼/指身軀很高的鬼。
  • 矮仔鬼/指軀體很矮的鬼。
  • 吊脰鬼/指縊死或絞死的人,走路時頭俯前。
  • 布袋鬼/指肥滿的幽魂。
  • 大小鬼/即大鬼、小鬼。
  • 婆姐母/即白髮蓬頭的鬼婆。
  • 雨傘鬼/在降雨夜晚出現,只有一隻腳。
  • 毛生仔/很像光頭的小孩,喜歡向小孩作祟。
  • 纏身青面婆/面青,喜歡向人作祟。
  • 遊路散魂和水鬼/遊路散魂是在路邊徘徊的孤靈。
  • 僵屍/屍體接觸某種陽氣而甦醒過來的妖怪。
  • 金銀鬼/金銀積蓄如山,不甘使用分文,數十年後會變成金銀鬼。
  • 小頭鬼/指頭小身大的鬼。
  • 客死鬼/即客死在遠方的異鄉人。
  • 家親老鬼/親族死亡很久後變成的鬼,即是歷劫數的鬼。
  • 石榴鬼/指嘴巴像石榴般裂開的鬼。
  • 黃頭鬼/指頭部為黃色的鬼。
  • 老母鬼/像老婆婆的鬼。
  • 少年婦人鬼/青少女死亡變成的鬼。
  • 枉死婦人鬼/含恨而死的女人。
  • 和尚鬼/形狀像和尚,身軀龐大。
  • 少男不合鬼/尚未結婚而死亡的人。
  • 少女鬼/形狀如少女。
  • 哭鬼/在特定時間會發出像撕絹布的聲音,非常恐怖。據說此時不宜舉行任何喜事。
  • 瘟疫鬼/從前的人相信瘟疫流行是瘟疫鬼在作祟。瘟疫鬼的居處,依時日不同。觸犯時會患惡疫。

台灣民間鬼仔古

當過兵的人,總有說不完的軍中鬼話;每間學校,或多或少流傳著鬧鬼傳說;醫院裡發生超自然現象就像家常便飯,而新聞中的靈異事件更是層出不窮……關於鬼,好像每個人都能沾上邊,和別人分享幾則親身經歷或輾轉聽來的故事。

若說這些看不見也依舊存在的鬼仔古永遠是熱門話題,絕對不為過!

所謂鬼仔古,在閩南語中,是指和鬼有關的故事——而故事就是過去已經發生過的事情。舉凡諺語、歌謠、神話、傳說和民間故事等資料,都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,與生活情境密切相關,具有文化上不容抹煞的意義。鬼仔古包含許多真實元素,而不盡然是虛構;儘管它不等於史實,卻也反映出人們的看法和立場。因此,我們不需要用真或假的標準去衡量。

台灣著名的鬼仔古可以從吳瀛濤《台灣民俗》、高致華《台灣文化鬼跡》,以及相關論文中,找到記錄。例如:

  • 林投姐/最早流傳在台南火車站一帶。講述一個被拋棄的女人在林投樹林裡上吊自殺。
  • 黃寶姑/台南流傳有一位女子不願意退婚改嫁,因而自殺殉節,當地人為她建廟祭祀。
  • 水鬼做城隍/民間傳說,有一位無辜受害身亡的員外變成為水鬼,與一位捕魚的漁夫結拜為兄弟。水鬼把抓交替的事情告訴漁夫,接連幾次都被漁夫阻擋了。後來閻羅王認為水鬼長久在水中受苦,不願把人拖下水,便派他擔任縣城隍的職務。
  • 水鬼變伯公/水鬼將抓交替的計畫告訴鐵匠,被鐵匠阻止,他說:「老鬼,你在水裡,固然受苦,可是來到地上,地上的生活也不一定是祢所想的那樣舒服。地上的人有地上的人的苦處,所以我想祢不如好好地在溪裡積善行,自然而然就會有善報。」後來水鬼成為伯公(土地公)、鐵匠成了王爺。
  • 換首/民間故事中,鬼和書生結成義兄弟,教他讀書方法,使他升上高官;後來又幫他老婆與死掉的美人換臉——因為脖子有換頭痕跡,從此改穿高領衣。

除此之外,我們也透過田野調查,蒐羅到各式各樣的台灣鬼仔古,進而看見這片土地的民俗風情與文化精神,比如本書《台灣鬼仔古》所搜羅的內容。

鬼有集體和個體之分。農曆七月民間舉行中元普渡所祭拜的「好兄弟」,是集體的鬼。 圖...
鬼有集體和個體之分。農曆七月民間舉行中元普渡所祭拜的「好兄弟」,是集體的鬼。 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

敬鬼神而遠之

這個世界上究竟有沒有鬼的存在,並不會因為我們的相信或者否定,而有所改變。

在這裡,我想分享一段真真實實的鬼仔古:

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晚間,在台北後車站的圓環,舉行二二八事件五十週年紀念活動,其中街頭行動劇的表演,聚集了上萬名群眾圍觀。行動劇重現當年國民政府查緝私菸引發的衝突的場面,扮演「陳儀」的演員坐在馬椅上,指揮「軍警」鎮壓「抗暴民眾」,甚至演出手推車堆滿屍體的逼真畫面。依照劇情,「抗暴民眾」推倒「陳儀」後,「軍警」會出面承接保護;豈料,演員竟然當場後腦觸地,經送醫急救後宣告不治。

當時我也在現場,因為視線的關係,看不到第一時間發生的狀況,然而內心不禁想說:你們搞藝術的人實在太過輕忽民俗的重要性了!就民俗學的觀點來說,紀念絕對不等於祭祀,而二二八事件代表著無數茫茫渺渺的國殤冤魂,祂們終究不是神,難保看到逼真的還原景況後不會暴衝。果真發生了悲劇。

關於這一點,鄰國的作法值得借鏡,日本防衛省(國防最高主管機關)海軍對於為國捐軀的軍人身後事極為慎重,他們到全世界去慰靈,目的是希望在各地殉職的日本亡靈都能獲得撫慰而安息。反觀我們,經常把許多事件與政治綁在一起,最後又不了了之。

信而不迷

生活中的各種習俗都是文化的一部分,和「鬼」有關的習俗當然也是。然而,習俗會隨著時間推移,而不停地調整變動,每個地區、每個家族、甚至是每個人,都可能衍生出諸多版本相異的說法。我們在此不打算建構一言堂,而是希望透過這本《台灣鬼仔古》,能用比較通俗淺顯的方式,引領更多人對鬼故事及其相關的民俗文化展開探索之旅。

死亡不是結束,而是另一種生命形態的開始。關於鬼的世界,我們何妨看作是人的延續。就像世間的人有好壞之別,不好不壞的人更多,鬼自然也有好壞的不同,既然好人比壞人多,善鬼也會比惡鬼來得多,甚至更多的鬼沒什麼好壞可言,或許,保持距離,寧可信其有而不迷信,才是最好的態度。

  • 文:林美容,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。
  • 本文摘自《台灣鬼仔古》,特此鳴謝月熊出版授權刊登。
新聞中的靈異事件層出不窮,關於鬼,好像每個人都能沾上邊。圖為2008年民眾自辦普...
新聞中的靈異事件層出不窮,關於鬼,好像每個人都能沾上邊。圖為2008年民眾自辦普度法會,在焚燒金紙時赫然發現「沒頭的婦人伸手爭搶紙錢」畫面。 圖/讀者提供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宗教信仰, 藝文, 軼聞 and tagged , , . Bookmark the <a href="http://rotary3462.org.tw/wpfamily/?p=232" title="Permalink to 林美容/台灣鬼仔古:有沒有鬼?相信而不迷信" rel="bookmark">permalink</a>.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