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財神 – 殷太師比干太始祖

文財神 – 殷太師比干太始祖

殷太師比干太始祖

簡介

文財神比干乃殷商末代丞相,商纣王之皇叔。比干出生于公元前一0九二年夏曆四月初四,卒于公元前一0二九年冬十月廿六日,享年六十三歲。

比干,是商帝太子丁的兒子,與商紂王之父大乙為兄弟﹝紂王當稱他為叔父﹞。紂王當政,比干與箕子、微子同在朝中供職。紂王嗜殺成性,荒 淫無道,百姓苦不堪言,比干等人相繼勸他改過自新,他卻概不聽從,結果微子辭官而去,箕子也假裝發瘋罷官﹐惟有比干一人留了下來。他認為,人主有過失不去 勸他糾正,不是忠的表現﹔因為怕死不敢說話,不是勇敢之舉。比干不顧生死強諫,經常勸諫被妲己迷惑的紂王。因此令妲己懷恨在心。妲己對紂王假說自己心絞痛 復發,需以七竅玲瓏的心作藥引才能治愈,而忠臣的心必定是七竅玲瓏,於是紂王便命人向比干剖腔取心。借口「我聽說聖人的心都有7個孔,不知道你是否如此。 」讓人把他的心挖了出來。噩耗傳到比干家中,懷有身孕的夫人陳氏知道紂王一定會來追殺,便連夜出逃,在牧野﹝今河南衛輝、淇縣一帶﹞郊外樹林的石室中隱藏 ,直到平安地將孩子生下。因為生的是男孩,便為他取名堅,字長恩。此後不久,紂王被周武王殺掉,商朝滅亡,比干夫人及遺腹子堅都作為商朝名臣之後得到了武 王的禮遇。武王認為堅生於樹林之中,特賜姓為林。林姓便由此發衍,後來,林堅的子孫發展成為林姓的最大支脈。

《封神榜》記載

比干是暴君紂王的叔父,也是商朝的丞相,為人忠耿正直,經常勸諫被妲己迷惑的紂王。因此令妲己懷恨在心。妲己對紂王假說自己心絞痛 復發,需以七竅玲瓏的心作藥引才能治愈,而忠臣的心必定是七竅玲瓏,於是紂王便命人向比干剖腔取心。姜子牙得知此計,遂以法術護住比干,讓比干無心卻仍能 生存,並囑比干被取心後要盡快離開殷商。比干把心挖出,逃開時遇到一個賣空心菜的老嫗,在市集叫賣空心菜。比干路過時聽見,趨前一問何為空心菜,老嫗曰: 「民婦賣的是無心菜。」比干曰:「人若無心如何?」老嫗答:「菜無心可吃,人無心當死。」比干驚覺自己無心,遂倒地死去。

文財神比干

在中國民間信仰中,有許多位人物因為各自不凡的經歷而被奉為財神,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武財神趙公明和文財神比干。在民間雕塑和木版年 畫中,比干的神像為文官打扮,頭戴宰相紗帽,五綹長鬚,手捧如意,身著蟒袍,足登元寶,面目嚴肅,臉龐清爍。

比干忠君愛國,不畏剖腹挖心,也要直諫紂王過錯的偉大事蹟,幾千年來受到歷代中國人民的尊崇與傳頌。後人認為比干生前正直,死後無心,故不會心存偏袒成 見,辦事公道,實為管理分配財富的不二人選,於是便尊奉他為財神。另一方面,古時的讀書人大多以考取功名為人生目標,一旦在科舉中成功便名成利就,故奉比 干為「文財神」,祈求他庇佑自己能在科舉中突圍而 出,以達財祿雙收。

比干廟


殷太師比干廟位於中國河南省衛輝市頓房店鄉比干廟村。比干廟佔地44萬平方米,規模宏偉壯觀,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是中國財神信 仰的發源地之一,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。每年5月24日,世界林氏宗親會都要來此參加比干誕辰紀念活動。

河南省北部衛輝市的比干廟内,有我史上第一忠臣殷太師比干公的墓塚,比干為商紂王之叔,我林氏太始祖。商朝末年,因不滿紂王無道,被剖心残殺,葬於牧野(今衛輝市)。后孔子親率弟子臨墓憑弔,揮劍刻下“殷比干莫(古時莫、墓通用)”四字,立石於墓前。據專家考證,這是目前唯一發現的孔子真蹟。圖為歷經2000多年風雨的孔子劍書。

孔子題墓碑記文曰:社稷共存亡,忠臣以死諫,賢人既己空,商罪始盈貫,諸侯八百來,士卒乃不奮,前徒先倒戈,頃刻移商運,血灑殿庭前,魏繞孟津案,縱有周家封,英靈恐不順,傷哉題墓心,猶抱宗臣恨。

庚午歲秋九月乾隆御題

清朝乾隆庚午歲,序屬三秋,御駕率文武百官御祭殷比干墓,並親撰詞題碑以彰忠烈而垂永遠。題曰:天地之經,君臣之義,貴戚異姓,回歸一致,與社稷共,逝將焉避,孰丁其難,孰丁其易,嗟哉斯人,遭殷之季,罔為臣僕,先王獻自,披瀝以陳,甘於隕棄,五畝佳城,千秋弗墜,夫子適周,載經柏隧,早許三仁,詎惟四字。

節錄自西河林氏六屋大族譜(21頁),林保萱主編。林衡道監修。

==//==//==

殷太師比幹碑
作者:李翰 唐,

本作品收錄於:《全唐文/卷0431

太宗文皇帝既一海內,明君臣之義。貞觀十九年,東征島夷,師次墟,乃下詔追贈殷少師比幹為師,諡曰忠烈公遺大臣持節吊贈,申命郡懸,封墓葺祠,置守塚五家,以少牢時享。著於令甲,刻於金石。故比幹之忠益彰,臣子得以述其誌也。昔商王受毒痡於四海,德悖於三焉,肆厥淫虐,下罔敢諫。於是微子去之,箕子囚之,而公獨死之。非捐生之難,處死之難;非處死之難,得死之難。故不可死而死之,是輕其生,非孝也;得其死而不死,是重其死,非忠也。王之叔父,親莫至焉;國之元臣,位莫崇焉。崇高不可以觀其危,親昵不可以忘其祖,則我成湯之業,將墜於泉,商王之命,將絕於天。整扶其顛,遂諫而死,剖心非痛,殷亡是痛:公之忠烈也。其若是乎,故能獨立危邦,橫抗興運,周武以三分之業,有諸侯之師,資十亂之謀,總一心之眾。當公之存也,則戢彼西土;及公之喪也,乃觀於孟津。公存而殷存,公喪而殷喪,興亡所係,豈不重歟?且聖人立教,懲惡勸善而已矣;人倫大統,父子君臣而已矣。太師存則正其統,歿則垂其教。奮乎千古之上,行乎百王之末。俾夫淫者懼,佞者慚,睿者思,忠者勸。其為式也,不亦大哉!而夫子稱「殷有三仁」,豈無微旨,嚐敢頌之曰?存其身,存其宗,固仁也;存其名,存其祀,亦仁也;亡其身,存其國,亦仁也。若進死者,退生者,狂狷之士,將奔走焉。裒生者,貶死者,宴安之人,將寘力焉。故同歸諸仁,各順其誌,殊途而一揆,異行而齊致,俾後之人,優遊而自得焉。蓋《春秋》微婉之義了。必將建皇極,敘彝倫,宏在三之規,垂不二之訓,以昭於世。則夫人臣者,既移孝於親,而致之於君,焉有聞親失而不爭,睹親危而不救?從容安地,而稱得禮,甚不然矣!夫孝於其親者,人之親皆願其為子;忠於其君者,人之君皆欲其為臣。故曆代帝王,莫不旌顯,周武下車而封其墓,魏氏南遷而創其祠。我太宗有天下,禋百神而盛其禮,追贈太師,諡曰忠烈,申命郡縣,封墓葺祠,致守塚五家,以少牢時享,著於令甲,刻於金石。嗚呼!哀傷列辟,主食舊封,德為神明,秩視群望,身滅而名益大,世絕而祀愈長。然後知忠烈之道,其感激天人深矣。天寶十祀,餘尉於衛,拜乎祠堂,魄感精動,而廟在鄰邑,官非式閭刊石銘表,以誌丕烈。詞曰:

縻軀非仁,蹈難非智。死於其然後為義。忠無二體,烈有餘氣。正直聰明,至今猶視。諮爾來代,為臣不易。(謹按:此文亦見《李白集》今據《圖書集成》及《唐文粹》為李翰作。)

==//==//==

贈殷太師比干諡詔
作者:李世民 唐 (唐太宗)
本作品收錄於:《全唐文/卷0007》

昔望諸列國之相,漢主尚求其後,夷吾霸者之臣,魏君猶禮其墓。況乎正直之道,邁青松而孤絕;忠勇之操,掩白玉而振彩者哉。殷故少師比干,貞一表德,臣鄰成性,以明允之量,屬無妄之辰。玉馬遽馳,湣其邦之殄悴;寶衣將燎,惜其君之覆亡。見義不回,懷忠蹈節。讜言才發,輕百齡之命;淫刑既逞,碎七尺之軀。雖復周王封墓,莫救焚原之禍;孔聖稱仁,寧逭剖心之痛。固已冤深終古。悼結彼蒼。朕觀風趙北,問罪遼東,經途秀麥之墟,緬懷梓林之地。駐蹕而瞻荒隴。願以為臣;撫躬而想幽泉,思聞其諫。豈可使盡忠之義,久闕於往冊;揚名之典。無聞於後代。宜錫寵命,以展夙心。可追贈太師,諡曰忠烈公。仍遣三品持節祭告,四品為副,封崇其墓,修葺祠堂。州縣春秋二時,祀以少牢,給隨近五戶,以從祭享及灑掃

==//==//==


在河南省北部衛輝市的比幹廟內,有我國歷史上第一忠臣殷太師比幹的墓冢,當年孔子親率弟子臨墓憑吊,揮劍刻下“殷比幹莫(古時莫、墓通用)”四字,立石于墓前。據專家考證,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發現的孔子真跡。圖為歷經2000多年風雨的孔子劍書碑。 (新華社2002年4月11日)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宗教信仰, 節慶假日, 軼聞 and tagged , , , . Bookmark the <a href="http://rotary3462.org.tw/wpfamily/?p=698" title="Permalink to 文財神 – 殷太師比干太始祖" rel="bookmark">permalink</a>.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