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合報社論/如果善意和理性只能二選一,請給我們理性
勞基法在勞工騷亂及立委昏睡中三讀,蔡總統和賴揆分別向社會致歉,黨團總召柯建銘卻破口大罵在野黨作亂,真是奇特的景象。兩年的修法擺盪,執政者一度夢想飛揚,卻發現此路不通,最後只能繞回原點,結果勞資關係被撕裂得更嚴重。這樣的代價,未免太大。
遺憾的是,即使是這樣一場為了「鬆綁」《勞基法》一例一休過度限縮的修法,在朝野角力下,卻又出現了新的紕漏。原本不在行政院修法版本中的第卅二條第一款──「加班費可依加班時數換成補休」,竟因立委臨時起意擅自追加,並倏忽變身過關,未來可能造成中小企業勞工拿不到加班費的問題。這一條,和輪班制工時間隔下修為八小時,都將成為新版勞基法的惡性腫瘤,侵蝕勞工權益。所謂治絲益棼,莫此為甚。
「加班換補休」的點子,始自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的主張。其原意是,勞工加班應給予加班費,若要換成「補休假」,應該依加班費率「加成」計算。誰料,民進黨將之化成條文,卻去掉「加成」設計,改為「以一比一」計算,且規定須在當年結清。如此一簡化之後,勞工因與資方協商的能力有限,未來拿不到加班費的情況恐將成為「新常態」。
《勞基法》三讀之後,這一條文遭到勞團嚴詞批評。但是,民進黨似乎想把責任全推給蔣萬安,卻不檢討自己為何曲解原意,故意「修惡」,致使勞工權益受到侵害。儘管勞動部長林美珠聲稱,這項漏洞,未來將透過加強勞動檢查及在制訂「施行細則」時予以補正。但無論如何,要用行政手段來填補立法的疏漏,不僅有效力上的疑義,也是事倍功半。這和林全任內用暫不處分、從寛解釋等方式釋法,其實如出一轍,是對立法權和行政權的雙重濫用。
比較民進黨十三個月來兩次修改《勞基法》的反覆變化,殊堪玩味。上一次修法,是挾著蔡英文剛上台的意氣昂揚,官員大話連篇,充斥著照顧勞工的善意,對台灣產業經營的現實卻視而不見,以為勞資關係可以任由執政者揉捏打造。這一次修法,則是在執政挫敗的壓力下勉力進行,希望藉著務實修法力挽狂瀾。未料,上次向勞工拋出的善意,卻如同海嘯一般洶湧反撲,讓蔡政府幾乎難以抵擋,「資進黨」的封號深深烙在民進黨身上,蔡英文的民調則跌到兩成六的新低。
以膚淺的方式解讀,會說這是「民意如流水」,或說蔡政府咎由自取。但如果拋開技術面的運作問題不談,回到政治基本面看,我們認為蔡總統必須修正她的執政方式,用更大、更高的格局來面對問題,才不會陷於左支右絀。蔡總統過去一年多的失敗,主要是忘記了自己身為國家元首的高度,而以執政黨主席的角色在治國。也因此,她一心只想著要打擊和懲罰政治對手,要用政策來拉攏自己的支持者,用權位來獎賞黨內的夥伴,用漂亮的談話來凸顯自己的形象。她忽略了,一個缺乏全境視野的領導人,很難持平地帶領國家;當她忙著照顧自己人的利益,或說些華而不實的大話時,反而會使人民離心離德。
當然,我們不能說蔡總統的各項施政沒有善意;但是,如果未經理性思考,有些善意就會變質走味,甚至變得有害。以勞基法為例,第一次修法是為了向勞工交心,但對勞工的善意就變成對資方的擠壓,結果連第三方的消費者都同受其害。第二次修法是為了改正上次的偏倚,卻因一意想著資方立場,所以又變成另一種一面倒,引發勞團倒戈。
如果「善意」和「理性」只能二選一,我們希望蔡總統先給我們理性,這是一個民主國家所能給予人民的最佳禮物。有些話不必講得那麼漂亮,有些事不必溢著百分百的正義,具有說得出道理的理性也就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