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合報社論/蔡英文監委提名的矛盾與荒謬

聯合報社論/蔡英文監委提名的矛盾與荒謬

2018-01-17 00:0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
立院日前審查監委被提名人資格,陳師孟(中)聲稱陳水扁「沒有貪汙」等發言,引發各界...
立院日前審查監委被提名人資格,陳師孟(中)聲稱陳水扁「沒有貪汙」等發言,引發各界議論。 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片

蔡英文總統補提名的十一名監委候選人,昨天在國親兩黨退席抗議下,在立法院全數過關。這次提名猶如一場兒戲,十一人中有五人公開支持廢掉監察院,卻欣然應召出任監委。更荒謬的是,在審查會大發議論的陳師孟,聲稱陳水扁「沒有貪汙」,並威脅未來將彈劾辦過綠營政務官的法官,竟也獲得綠營立委一致的支持。民進黨立委的眼界讓人無言,蔡英文提名這樣的監委,則是自取其辱。

這樣的提名,基本上反映了蔡總統國家認同的矛盾與荒謬。不認同中華民國,卻當上中華民國總統,享受中華民國的薪俸,利用中華民國總統的權威來肢解中華民國的憲法體制,用總統的權柄製造社會分裂。也基於同樣的邏輯,不認同監察院存在價值的人,卻樂於當上監委,享受部長級的薪資供養,做他們認為無關痛癢的事,並要利用監委的權威對特定法官進行政治追殺。這樣現象,可能發生在正常的民主國家嗎?

如果人們以為這只是一場尋常的職位分贓大戲,或者只是監察院垂死掙扎的最後鬧劇,卻未看到政府體制不斷遭到病毒入侵,未看到民主的價值一再受到摧殘;那麼,台灣前進的動力將一點一滴被榨光耗盡。看完這齣監委補選的鬧劇,大概只能作如是觀。

十一名新當選的監委,並非個個都像陳師孟那樣的政治狂熱;然而,其中多數人是因為鐵桿綠色背景而獲提名。這點,與過去談監委人選必要的操守、專業與風骨等三條件,格格不入。民進黨二、三十年來不斷貶抑監察院的存在價值,又無法將之一舉消滅,卻不斷提出難孚眾望的人選出任監委;其結果,不僅使監院的功能不斷萎弱,也使官箴的檢肅失去基本的價值與重心。

蔡英文為何提名陳師孟這樣的人出任監委,可能原因有二:一是為了紓解獨派對她的不滿,二是為了向陳水扁交心。當然,也有可能是「二合一」的理由,兼向獨派和陳水扁示好。尤其,以陳師孟的脫軌言論,在監院可發揮莫大的政治干擾作用,正好拖垮仍以馬政府時代提名監委居多數的監察院,那就是一舉三得了。

即使是這樣的如意算盤,蔡英文有沒有想過陳師孟的言行,極可能為她和整個政府帶來意想不到的負作用?陳師孟在立院審查會答詢時說,「依正常程序,用正常法律見解來看,陳水扁應該是沒有貪汙。」事實上,陳水扁迄今被判決有罪定讞的是四案,另有四案待審。如果依陳師孟的邏輯,那麼陳水扁目前被定罪,難道統統都是根據「不正常程序」及「不正常法律見解」嗎?蔡英文提名他出任監委,然後讓整個司法體系都蒙上「不正常」的汙名,將社會大眾導向不信任司法判決,試問,這是一個明智的抉擇嗎?再說,看到陳師孟的言行,民眾不會懷疑蔡英文的提名依據何在嗎?

觀察陳師孟所言,他效忠的對象其實只有一個,那就是曾經大力提拔他的陳水扁。除此之外,對於蔡英文,對於監委職務,乃至其他政治上正常的是非黑白,他並不放在眼裡。依陳師孟所言,將來他在監察院,將專門對付辦過陳水扁和綠營政務官的法官,逼他們退場。他若果真如此演出,我們的司法體系將來只能看他的臉色和喜怒辦案,不受他青睞的就要受到其彈劾追殺,那麼司法還有寧日嗎?

我們提醒蔡總統要注意她執政上的一大矛盾。對於民調節節下滑,她強稱自己是在堅持「改革」,卻不肯稍稍傾聽民意;另一方面,她在決策及用人上一再向獨派退讓,不惜讓政府體制變得窒礙難行。兩相對照,蔡總統「重獨派」而「輕民意」,是極為不智的傾斜,陳師孟的言行完全暴露這點。

陳師孟陳水扁蔡英文監察院

延伸閱讀

陳師孟「要辦對綠營追殺的法官」… 法界大反彈

冷眼集/猖狂監委 人民如何信任

15年前洪秀柱曾對陳師孟拍桌 就為這件事

林政忠/盲腸再造 先看監委搞多少烏龍

<span class="entry-utility-prep entry-utility-prep-cat-links">Posted in</span> 寶島新聞, 社會新聞 | <span class="entry-utility-prep entry-utility-prep-tag-links">Tagged</span> , , , , | 聯合報社論/蔡英文監委提名的矛盾與荒謬 已關閉迴響。

中時社論》馬英九 笨哪!

中時社論》馬英九 笨哪!

疑檢洩密三中案 馬英九告發北檢檢察長

台北地檢署偵辦三中案,由於近期多家媒體報導案件相關內容,指涉前總統馬英九(圖)涉及不法。馬英九質疑檢方洩密,13日到北檢告發北檢檢察長邢泰釗等人。中央社記者吳翊寧攝 106年12月13日

國民黨失去政權後,前總統馬英九廣受稱譽的「溫良恭儉讓」特質,卻成為「無能」的同義詞,並飽受批評。政黨輪替近20個月,兩岸關係急凍、內政不修,民進黨交出民怨漫天的成績單,蔡英文民調崩盤,好感度還輸給被民進黨不斷醜化的習近平。但是,有一件事情,民進黨卻做得卓越超群、無可匹敵。那就是,對權力滴水不漏、不顧觀瞻的抓奪攫取,實是嘆為觀止,大開國人眼界。相對於民進黨上台後鋪天蓋地、虎狼式地膨脹權力,事事講究「溫良恭檢讓」,口不離要建立制度、尊重制度的馬英九,真的只有一個「笨」字可以形容。

首先,民進黨上台後,就對搞大搞肥「派官肉桶」興致勃勃,為了把派官肉桶做大做滿,不惜動搖台灣長久建立的文官體制,把三級機關首長擴大政務任用,並增加駐外使節的派用比例;又不惜違背政府精簡的效能主流,疊床架屋廣建諸如黨產會、促轉會等新機關,讓政府走回肥大化的老路;連屬於民間團體的農田水利會,也不惜打破長年運作傳統,違憲侵犯人民團體的財產權,透過立法的多數優勢,把水利會也「官派」。

任誰都看得出,這種種乖張荒謬的舉措,就是要把國家的公職「爵位化」,當成分派酬酢、拉攏朋夥的籌碼。這襯托了馬英九的第一個笨。

2008年馬英九勝選時,國民黨拿下了近3/4的國會席次,聲勢遠勝於今日民進黨,但馬英九執政8年所做所為,與民進黨這20個月的作風完全不同。馬英九不但沒有擴大官派職位,還把「政務官當事務官用」,其任內的行政院閣員首長,除了學者,最多的就是技術官僚,鮮少選舉民代或政治幕僚出身者能被任用為首長。馬英九還大規模精簡中央政府,一口氣將37個部會調整為29個,馬上少了8個「官派部長」,更不要說,把腦筋動到農田水利會,馬英九大概連做夢都夢不到。

其次,民進黨對於清算對手政黨、打擊異己、搜括民間資源也情有獨鍾,上台後,看不見拚經濟、拚建設的心力,心心念念的是如何整肅國民黨,給不合己意的民間團體戴上「國民黨附隨組織」大帽子,即行「管收充公」,連推動兒童教育的《國語日報》都不放過。權力劍鋒所到,國民黨連黨工薪水都發不出,婦聯會近300多億資產得繳庫,連和黨產搭不上半點關係的紅十字會,也被廢了專法,募款時效性大受影響,不復見海外重大天災,紅十字會奔抵現場救援,傳播台灣大愛的景象。又襯托了馬英九的第二個笨。

8年任內,一心想當全民總統的馬英九,不要說不敢動「清算民進黨」的念頭,國民黨掌握多數的立法院,直把居於少數的民進黨當皇太爺供奉,民進黨想過的案子一個都擋不了,民進黨想擋的案子一個都過不了。全民總統不但當得窩囊,下台後,還被綠營人士告了100多個案子,成為台灣有史以來跑法院跑得最勤的卸任總統。

馬英九更笨的是他的「薄臉皮」。就以日前陳師孟通過監察委員同意權審查為例,陳師孟公然恫嚇判決結果對綠不利、對藍有利的法官,狂言要動用監察權查辦這些判決於己意不合的法官,是赤裸裸踐踏司法獨立,如此囂張離譜,民進黨多數主導的立法院卻「照過不誤」,此等「笑罵由人,我自厚顏蠻幹」的功夫,豈是馬英九所能望其項背?若換成馬英九執政,有此等公然踐踏司法獨立的監委被提名人,不等立法院進行同意權審查,依馬英九的慣性,早就撤提名加道歉,豈敢如此囂張。

當然,馬英九的笨還遠不只如此,綠營一喊,他就真乖乖的落實黨政軍退出媒體校園,然後讓綠營人士大舉進入;陳水扁執政時改過的課綱,馬英九也笨笨的維持;陳水扁執政後留在公廣集團、眾公營事業的綠營人士,馬英九也沒有「斬草除根」。民進黨重新執政卻立刻掄起大刀,毫不留情四處揮舞,要在最短時間顛覆舊體制,建立新台灣。

只是,馬英九笨就算了,台灣人最近好像也變「笨」了,馬英九的人氣開始飆升,似乎開始懷念起這位笨總統。更笨的是,明明民進黨執政,民眾應該配合政府反中,但中國認同反而增加,在蔡英文與習近平之間,民眾對習近平更有好感。

蔡英文,能學學民眾也變笨嗎?

<span class="entry-utility-prep entry-utility-prep-cat-links">Posted in</span> 寶島新聞, 社會新聞 | <span class="entry-utility-prep entry-utility-prep-tag-links">Tagged</span> , , | 中時社論》馬英九 笨哪! 已關閉迴響。

聯合報社論/天花亂墜的「公共化」,都成了「綠化」

聯合報社論/天花亂墜的「公共化」,都成了「綠化」

2018-01-16 00:0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
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(圖)運作下,華視總經理郭建宏被拔除職務,掀「台獨三台」風波...
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(圖)運作下,華視總經理郭建宏被拔除職務,掀「台獨三台」風波。 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片

民進黨近日將強行通過《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》,將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,把人事改為「官派」;此舉除了引發農田水利會反彈,許多農經及水利學者也連署反對。蔡政府辯稱,水利設施是「公共資源」,水利會改為公務機關才更合理。這樣的說詞似是而非,除暴露民進黨的私心,更顯示「公共化」已被蔡政府拋在腦後。

現代民主國家的發展,已不再相信「萬能政府」可以管理一切國家事務,因而主張將一些關係特定群體的事務交由這些群體自行協商管理,這正是「公民社會」概念的由來。亦即,在公與私之間,在政府與個人之間,應存在許多不同的公民組織或團體,由其成員管理社群的共同事務。過去,民進黨是「公民社會」的倡議者;現在蔡政府卻反其道而行走向大權一把抓,更到處插手或收併社會團體或公法人組織,踐踏它早年的理想。

在野的時候高呼「公共化」,執政時卻大力推動「國家化」,以遂行政治上的「綠化」為目標;這樣的「三段論」,正是民進黨把國家資源當成政黨私庫管理的謀略。正當蔡英文總統以「轉型正義」之名清算國民黨早年「國庫通黨庫」的舊帳,但蔡政府現在做的事,其實是如出一轍。在台灣民主化卅年之後,這樣的倒退作法,更顯不堪。

諷刺的是,水利會長最初也是「官派」,在蔣經國時代「還政於民」,把它改為農民互選。萬萬沒想到,正在大家追念蔣經國之際,蔡政府竟然出此絕招,不僅將水利法「修惡」,還一舉「修退」了卅多年。水利會一旦改制成「公務機關」,對民進黨而言,立刻多了全台十七個農田水利會的各色「官職」可供分派,讓地方綠營親信進占,使水利會成為民進黨的選舉樁腳,這可能是蔡政府要急急在這次臨時會修法的原因。如此一來,台灣的民間社會與「公共化」,又掉入了另一個深淵。

水利會改官派的命運,看看公視和華視亦可印證。一九九八年政府成立公共電視,是為了提供民眾免於商業汙染及政治偏見的媒體服務,這是「公共化」的目標。但在民進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,公視的公共本質逐漸變調,包括人事任命及節目內容都逐漸走向「綠化」的不歸路,以致在第二次政黨輪替時出現董事會三年難產的現象。二○○六年,華視也被納入「公廣集團」旗下,和公視並列,但也漸漸遭到政治染指,「公共媒體」變得有名無實。

日前,在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運作下,華視總經理郭建宏被拔除職務,郭建宏憤而反擊,聲稱華視、公視已相繼淪為民視的附庸,成為台獨人士民視董事長郭倍宏口中所謂的「台獨三台」。且看其中的變化軌跡,先是以「公共化」為名,成立國家預算補助的公視和華視;繼又透過黨派化的人事任命,讓兩家電視台從本質上「綠化」;接下來,再利用派系政治及裙帶關係的交互作用,讓公廣集團旗下公共電視聽命於獨派的民視,藉此完成「公共電視台獨化」的目標。

試想,「公共化」與「黨派化」、「台獨化」原本是互相背反的概念,但經過民進黨政府的妙手接合,竟然可以一氣呵成,完成了矛盾的無縫接軌。公視和華視若因此喪失了「公共化」的初衷,這不僅是國家電視遭到民進黨竊取,也是民主遭到蔡政府閹割。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是蔡政府任命,蔡總統可以裝作若無其事嗎?或者,陳郁秀所做所為,就是在執行蔡政府的旨意?

卅多年前,蔣經國取消水利會長官派將權力下放給地方,這是「還政於民」。卅年多年後,蔡英文收回水利會的自治權,這是「奪政於民」。用謊話連篇的「公共化」來達到「綠化」的目標,居然也能自稱「改革」嗎?

民進黨公視台獨農田水利會蔣經國

延伸閱讀

聯合報黑白集/你正在看「台獨三台」

郭建宏被拔官要提告 張天立:當初上任就是政治…

水利會改制官派 蘇煥智:傷害人民基本權

忍無可忍!瑠公登報痛批水利會官派掠奪人民財產

<span class="entry-utility-prep entry-utility-prep-cat-links">Posted in</span> 社會新聞 | <span class="entry-utility-prep entry-utility-prep-tag-links">Tagged</span> , , , , , | 聯合報社論/天花亂墜的「公共化」,都成了「綠化」 已關閉迴響。

聯合報社論/誰民主誰獨裁,人民自有春秋

聯合報社論/誰民主誰獨裁,人民自有春秋

2018-01-14 23:32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
蔣經國逝世三十周年,國民黨擴大紀念,前主席馬英九出席緬懷。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片
蔣經國逝世三十周年,國民黨擴大紀念,前主席馬英九出席緬懷。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片

蔣經國逝世三十周年,國民黨擴大紀念,曾在其統治下繫獄的施明德譏諷說:不肖的子孫欲藉紀念獨裁者,獲得權力與選票。略加審視即可發現,此話不僅充滿偏見與矛盾,更完全抽乾了歷史。事實上,迄今仍有過半人民認為蔣經國對台灣的貢獻最大,這豈是施明德或民進黨可以一語抹殺!台灣已是民主化社會,說紀念獨裁者可以取得選票與權力,此話不通。難道施明德以為獨裁仍有巨大票房,還要勞他出言阻攔?再說,將「獨裁者」當成蔣經國的標籤,卻無視他在台灣的諸多建樹,以及他在人生最後階段所完成的政治跨越,都顯得褊狹,太流於私人好惡。

蔣經國於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辭世,他在生前最後一年,卻完成了台灣政治上多件最重要的工程:一九八七年七月宣布解嚴,同時開放黨禁與報禁,也開放外匯管制,十一月開放大陸老兵返鄉探親。在人類歷史上,能自我放下權力還政於民者寥寥可數,蔣經國卻在冷戰依然籠罩的時代毅然打開種種管制的枷鎖,以自我超越幫助台灣走向民主超越。這樣的作為,豈是一個「獨裁者」標籤所能框限?

施明德和民進黨將這段民主化歷史裁掉,稱蔣經國為獨裁者,除了刻意醜化,無非是要將民主光環據為己有。事實上,台灣民主的歷史現場,當然不是只有一位「英明睿智」的領導人,也不是只有一群在街頭衝撞的革命家,或是一群在報章宣揚民主的鬥士,還包括了廣大的社會大眾在這些推擠拉扯過程的參與和思考。坐擁大權的蔣經國,最後選擇放下權力迎接民主,以開放探親化解兩岸鄉愁,鋪平了民主的坦途,也化解了兩岸的兵戎之災。今天,蔡英文在政治上大權獨攬,踐踏民主紅線,又將兩岸由和平帶向衝突;兩相對照,誰高誰低,民眾會看不出來嗎?

撇開政治不談,一般民眾懷念蔣經國,更主要的原因是感念在他任內將台灣經濟從貧乏帶向了繁榮,這是從經濟、社會的發展著眼。蔣經國從閣揆到總統的十六年主政期,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高達九.五%,其間歷經兩次石油危機的衝擊,台灣卻藉著「進口替代」的工業發展策略創造了小龍的「經濟奇蹟」,完成開發中國家的華麗轉身。民進黨今天揮霍的,正是前人種樹的成果。

尤其,蔣經國時期推動的「十大建設」,藉由公共投資擴大內需,不僅使台灣度過石油危機,並徹底改變了台灣基建落後的體質。與此同時,他任內又規畫了新竹科學園區,以半導體產業跨入全球最前沿領域,成為台灣亮麗的招牌。必須一提的是,除了蔣經國本人的視野和魄力,當時他所任命的行政團隊都具有專業的瞻矚和無私的心志,才能完成這些奠基工程。反觀今天的蔡政府,對內是民進黨派系攻伐,對外則打擊在野黨不遺餘力;如此充滿私心,如何奢談國家社會的共同願景?

從陳水扁八年執政到蔡英文的一年餘,都是在政治上放盡煙火,卻在經濟上一籌莫展。陳水扁成為身敗名裂的貪腐總統,蔡英文則以文青的語言催眠民眾,國家卻在徬徨中停滯不前。在民進黨的辭典中,彷彿從來沒有經濟與民生,只有民主、改革、正義等堂皇口號,台灣的歷史不僅遭到切割與壓榨,只剩下民進黨的台獨史觀。也因此,蔣經國留給台灣的豐碩成果,在綠營眼裡竟只剩下「獨裁」二字。所幸,多數的台灣人並不像政治人物那麼心存私念,他們對自己親歷的台灣社會變化起伏感受深切,誰有功、誰有過,人們不會錯認。

今昔三十年對照,歷史評價一目了然。蔣經國在小吃店裡談笑風生,在石油危機中惦念庶民的生計;蔡英文則在拒馬背後危懼不安,卻一心為民進黨擴權修法。誰民主誰獨裁,人民心中自有春秋!

蔣經國民進黨蔡英文施明德

延伸閱讀

友人憶蔣經國 中美斷交親訪店家穩定民心

御廚憶蔣經國:剩一口飯也會打包

蔣經國逝世30週年 宋楚瑜出書憶老長官

施明德酸:沒出息的晚輩才擴大紀念小蔣

<span class="entry-utility-prep entry-utility-prep-cat-links">Posted in</span> 兩岸問題, 寶島新聞, 社會新聞, 藝文 | <span class="entry-utility-prep entry-utility-prep-tag-links">Tagged</span> , , , | 聯合報社論/誰民主誰獨裁,人民自有春秋 已關閉迴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