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生能源不穩 德頻傳「負電價」

再生能源不穩 德頻傳「負電價」

2018-01-08 23:35聯合報 記者曹國維╱即時報導

過去20年,德國投資2000億美元(約台幣6兆元)鼓勵潔淨能源產業。這筆投資如今有了具體成果,德國在今年元旦達成完全由再生能源供電目標。不過,由於燃媒、核能電廠無法即時降載,多餘的電力必須透過電網賣到國外,形成負電價情況,這也凸顯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定問題。

事實上,今年元旦並非德國首度發生負電價,紐約時報報導,去年耶誕節德國就曾發生同樣狀況,原因包括許多工廠因假期停工使得用電量下降、當時氣溫偏高降低了取暖用電、風力比平常強讓風力發電量大增等等。

報導中說,德國政府以綠能優先,其他燃煤等傳統基載電力都必須配合綠能調整發電量,但這些傳統發電方式很難迅速降載,因此光是去年,德國就發生超過100次「負電價」情況。

以歐洲電網運作而言,德國只要發電量超過需求量,就會在國內產生負電價,因此這種情況很常見。不過,和傳統發電方式相比,再生能源發電情況很難預料,因此德國大量仰賴綠能後,負電價情況會比過去更常發生。

德國非常仰賴風力,2015年其風力發電量就是歐盟第一。但風電是一種靠天吃飯的方式,發電量多寡和氣候型態息息相關,較難掌控。在一般情況下,風力發電占德國總發電量12%,但在風大的日子,風力發電量可能增加數倍。

風力發電大增時,燃煤和核電等傳統基載發電廠無法立即降載,因此就會發生發太多電的負電價狀況。

除了德國,比利時、英國、法國、荷蘭和瑞士等歐洲國家都曾經歷負電價狀況,只是德國發生頻率最高,時間也最長。去年10月,德國一度負電價達31小時。

風力和太陽能都無法隨心所欲調控,在需要電力的時候加強發電。目前的蓄電技術也不夠先進,無法將多餘發電妥善儲存,而且部分老舊燃油電廠提高和降低發電量時不夠迅速。德國柏林Energy Brainpool能源諮詢公司總經理柯斯說:「我們現在的技術無法視需求量發電,只能看天氣發電。」柯斯說,這是轉向再生能源發電的主要挑戰之一。

德國蓋爾森基興的風力發電機組和一座燃煤發電廠煙囪。美聯社
德國蓋爾森基興的風力發電機組和一座燃煤發電廠煙囪。美聯社
德國電價再生能源

延伸閱讀

跨年夜空汙爆發 台電元旦將持續降載

霧霾壟罩 燃煤電廠自主降載創單日新高

減煤救空品 台電兩個月降載87次

電廠降載了沒 上網立即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