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先是否來自台灣 日學者將划竹筏跨黑潮驗證

祖先是否來自台灣 日學者將划竹筏跨黑潮驗證

2018-06-01 20:57中央社 台東縣1日電

尋找祖先來自台灣的證據,日本學者將試划阿美族竹筏,從台灣的東海岸出發,跨越黑潮航向日本的與那國島,驗證祖先從海上旅途遷徙到日本的可能性。

日本考古學者研究,推測日本人的祖先有可能從3條路線移民日本,分別是由西伯利亞東部進入最北端的北海道;由朝鮮半島進入九州與本州;由台灣進入最南端的琉球群島。

為證明第3條路線來自台灣的可能,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合作推動「3萬年前的航海-跨越黑潮」實驗計畫。

日本方面由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「人類史研究群長」海部陽介在一年前以草船從與那國島出發,航向距離75公里遠的西表島試驗,不過草船試驗失敗。接著海部陽介到了台東,直接研究以竹筏航向日本的可能性。

經過一年的數據研究、調整和修正,並參照划手建議,海部陽介和台東阿美族打造竹筏「IRA2號」已經完成,今天拉到東海岸長濱鄉烏石鼻海邊,這幾天將密集訓練,預計6月9日試航,從烏石鼻往日本與那國島航行,直到無法前進時再返回。

如果試航順利,2019年的終極目標為跨國航行,由台灣長濱海邊直接航向日本的與那國島。

史前館副館長林志興表示,這次試航的划手分別來自日本、台灣、紐西蘭,領隊是這次計畫的總指揮內田正洋,他是皮划艇和獨木舟專家。

海部陽介透過史前館發布的新聞稿表示,日本考古學界研究發現,史前舊石器時代人類進入日本列島的路徑有3,推測路徑分別為:約3萬8000年前的「對馬海路」,從朝鮮半島經由對馬海峽,自九州登陸;約2萬5000年前的「北海道海路」,從歐亞大陸北部途經庫頁島跨津輕海峽;約3萬年前跨黑潮的「台灣沖繩海路」。

海部陽介表示,近年沖繩列島陸續出土2萬多年前人類骨骸,因此根據動物分布、海流、舊石器時代人類遺跡、人骨的DNA及人類社會行為等因素推測,3萬年前已居住在沖繩列島上的史前人類,有極大的可能是由台灣經海上航海遷徙過去的。

沖繩博物館阿美族

延伸閱讀

勿忘大坡池 池上國中傳承划竹筏技藝

中國國產航母掛信號旗:我正在試航

我正在試航 陸首艘國產航艦掛試航信號旗

中共首艘國產航母 23日將首次試航

台灣地緣戰略價值升 中共急封殺

台灣地緣戰略價值升 中共急封殺

2018-05-27 23:48聯合報 張延廷/國防大學兼任教授(台北市)
波波漫畫
波波漫畫

近來中共不斷在國際社會及外交場域積極打壓台灣,不難看出中共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需求正快速上升。

在地緣戰略上,中國大陸一向有東出太平洋的軍事需要,整個中國幾乎是被半封閉的海洋所包圍,又有第一島鏈在地緣上形成隱形鏈鎖,使中共海軍難以自由進出太平洋。中共為彌補此缺憾,正積極擴張海外港口建設基地,以常態化維持駐軍做後勤補給,有意成為可在全球投射武力的國家。

由歷史觀之,崛起的強權必然會挑戰既有的強權,各領域的競逐會使既有強權做出相對反應,視為戰略競爭對手。目前美中戰略競爭格局大致已定,亦正值雙方貿易緊張,然雙方都有強點及弱點,在美中兩大強權較勁的國際格局裡,台灣便存在重要的關鍵地位。

當前美國亦視台灣為印太地區的夥伴之一,台灣與美國在冷戰期間雖然曾經合作對抗共產勢力的擴張,但自從雙方結束邦交後,美國也對台美雙方的交流設下許多政治性的限制。但美國有自身的全球戰略利益考量,近年美台關係趨於密切,因為美國認為中共是越來越大的競爭對手,自然使美國對台的政策必須相應調整。

我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與我國斷交,我國邦交國只剩18國。圖為外交部懸掛的布吉納法索...
我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與我國斷交,我國邦交國只剩18國。圖為外交部懸掛的布吉納法索國旗,與我國國旗相鄰而立。 記者蘇健忠/攝影

當然,地緣政治的轉變背後有其國際框架,對美國而言,台灣戰略地位提升,理應強化雙邊合作,維持強健的非官方關係,此舉不但有助印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,亦使台灣在有自信的條件上與中共互動。

由地緣政治板塊觀之,台灣位於南海與東海之間的咽喉,是共軍出入西太平洋最重要的地緣位置,因此統一問題被中共視為其核心利益。中共對台政策是積極在國際上封鎖台灣,目前大陸是以和統促統,來緩和要付出更大代價的武統壓力,用和平手段達成統一,再以經濟結合文化,使台灣接受中共的價值,因此台海地區目前仍是冷對抗的局面,亦面臨地緣戰略變局的不斷考驗。

我國位處太平洋戰略要衝,不論國際關係、安全環境、潛在危機等都具有動見觀瞻的角色,因此中共持續限縮台灣活動空間的原則不會改變。但對台灣而言,兩岸關係的發展必須爭取主動權,首要目標是先求自身發展壯大,才有實力維持兩岸動態平衡的能量。

因應複雜的國際情勢,國力越強籌碼就越豐厚,台灣應更積極凸顯角色,彰顯自由民主普世價值,以更多途徑爭取國家利益。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趨勢下,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,爭取對等尊重、求同存異,都必須以實力開展交流,才能爭取最大發展機勢。

中共南海斷交

延伸閱讀

連失邦交國 陳水扁:請蔡總統支持「獨立公投」

吳釗燮:友邦對中國不切實際期待 增邦交壓力

林昶佐訪美 樂觀看待台灣外交處境

【即時短評】蔡英文是對陸不忍讓 還是吹哨壯膽…

開放式大學8月上路 大學進修部修業年限放寬至10年

開放式大學8月上路 大學進修部修業年限放寬至10年

2018-05-03 15:59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╱即時報導
教育部次長姚立德(中)下午出席記者會,說明「開放式大學」細節。記者林澔一/攝影
教育部次長姚立德(中)下午出席記者會,說明「開放式大學」細節。記者林澔一/攝影

近年少子化衝擊高教招生,為突破困境,教育部將在8月正式推動大學夜間部無修業年限的「開放式大學」,藉此培養高教新興產業的專業人才。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,配合近來終身學習的趨勢,以及產業界不斷提出專業人才需求,未來大學進修部每學期學分不再設定下限,學生修業年限也將放寬為10年。姚立德說,為滿足民眾培養第二專長以及提供跨領域學習的機會,將針對未取得學士學位和想取得第二個學士學位者,分別規劃「大學進修部四年制學士班彈性修業試辦方案」,以及「大學校院辦理多元專長培力課程」,此方案正式上路後,修業年限及學分都有更多彈性,讓有意學習的人可「隨進隨出」。

教育部表示,許多在職民眾進入大學進修部希望取得「第一張學士證書」,不過往往因為修課學分數規定,以及修業年限綁定4年,在不得已情況下只好休學。未來透過試辦方案,每學期不再設有最低修課學分數,學生可自行調配,採累積學分制度。學校進修部也可開設符合產業需求的課程,例如人工智慧、資訊安全等,加強與產業對接。

至於就學貸款部分,原本依照每學期最低學分數申貸,修改辦法後,每學期達16學分以上才可申貸,不過以往在學期開始前,學生就可根據學雜費繳費單申貸,未來因學分數放寬,由學生自行決定,將改為修完該學期學分後,再根據就學證明提出申請。

過去針對已取得學士學位證明的民眾,如果想培養繼續第二專長,要繼續修習推廣教育,必須修完至少128個學分,才能取得「第二張學士學位文憑」,未來將放寬到只要修畢48個專業學分即可,不必重複修讀大學時期的通識等課程,且可以在不同學校修讀,不過至少須有12學分在原申請學校科系就讀。

高教司長李彥儀說,根據大學法第26條,現行學士必須就讀四年才可畢業,必要時可延長2年,若加上實習,最長可延到8年,這個方案將延長到10年,主要是考量產業以及大學進修部修課需求。學校必須提出申請經過教育部審查才能試辦,預計6月中旬起受理申請。此外,為確保執行穩定,申請學校必須是高教深耕計畫第一部分經費達5000萬元以上的績優學校。

「學歷終究會被淘汰,終身學習力才是最佳保障」姚立德說,考量部分民眾有轉換職場跑道,二度就業的需求,或有銀髮族需要回到職場,因此規劃更有彈性的修業方式,希望藉此推動「回流教育」。目前試辦方案僅以大學部為主,先觀察試辦情況如何,之後再考慮是否擴大至碩博班。

教育部表示,未來大學校院辦理推廣教育課程,可採隨班附讀、開設推廣教育班,或採計職訓中心開的課程,將開放學校去認定。希望鼓勵民眾先就業再就學,或是邊就業邊就學,無修業年限,不須休學。增加學用合一及回流工作人力,減少轉職待業期間。有意願辦理的學校須在5月底前規劃課程後報部申請。

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職場

延伸閱讀

免筆試「開放式大學」 下學期開辦

指被「拔管」?教育部:恪守並捍衛大學自主精神

勞保紓困貸款 今年比去年多1.3萬件

勞保紓困貸款9.4萬餘人申貸 15年來第四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