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先是否來自台灣 日學者將划竹筏跨黑潮驗證

祖先是否來自台灣 日學者將划竹筏跨黑潮驗證

2018-06-01 20:57中央社 台東縣1日電

尋找祖先來自台灣的證據,日本學者將試划阿美族竹筏,從台灣的東海岸出發,跨越黑潮航向日本的與那國島,驗證祖先從海上旅途遷徙到日本的可能性。

日本考古學者研究,推測日本人的祖先有可能從3條路線移民日本,分別是由西伯利亞東部進入最北端的北海道;由朝鮮半島進入九州與本州;由台灣進入最南端的琉球群島。

為證明第3條路線來自台灣的可能,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合作推動「3萬年前的航海-跨越黑潮」實驗計畫。

日本方面由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「人類史研究群長」海部陽介在一年前以草船從與那國島出發,航向距離75公里遠的西表島試驗,不過草船試驗失敗。接著海部陽介到了台東,直接研究以竹筏航向日本的可能性。

經過一年的數據研究、調整和修正,並參照划手建議,海部陽介和台東阿美族打造竹筏「IRA2號」已經完成,今天拉到東海岸長濱鄉烏石鼻海邊,這幾天將密集訓練,預計6月9日試航,從烏石鼻往日本與那國島航行,直到無法前進時再返回。

如果試航順利,2019年的終極目標為跨國航行,由台灣長濱海邊直接航向日本的與那國島。

史前館副館長林志興表示,這次試航的划手分別來自日本、台灣、紐西蘭,領隊是這次計畫的總指揮內田正洋,他是皮划艇和獨木舟專家。

海部陽介透過史前館發布的新聞稿表示,日本考古學界研究發現,史前舊石器時代人類進入日本列島的路徑有3,推測路徑分別為:約3萬8000年前的「對馬海路」,從朝鮮半島經由對馬海峽,自九州登陸;約2萬5000年前的「北海道海路」,從歐亞大陸北部途經庫頁島跨津輕海峽;約3萬年前跨黑潮的「台灣沖繩海路」。

海部陽介表示,近年沖繩列島陸續出土2萬多年前人類骨骸,因此根據動物分布、海流、舊石器時代人類遺跡、人骨的DNA及人類社會行為等因素推測,3萬年前已居住在沖繩列島上的史前人類,有極大的可能是由台灣經海上航海遷徙過去的。

沖繩博物館阿美族

延伸閱讀

勿忘大坡池 池上國中傳承划竹筏技藝

中國國產航母掛信號旗:我正在試航

我正在試航 陸首艘國產航艦掛試航信號旗

中共首艘國產航母 23日將首次試航

博物館是觀光產業亮點

近年來,國內觀光事業蓬勃發展,甚至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焦點,只因觀光工程就是國力展現的現場,不論它是屬於硬體建設或軟體實力,在在表現一個地區的繁榮現象。

諸如交通建設、餐旅業的品質,或是文化景點的整理或設備,以現代文明來說,包括了環境的整潔、科技應用的方便,都可以參佐先進地域的做法,這項接近視覺性與實用性的設施,是有財力就有機會成型;但是軟體力量則來自知識、倫理與秩序,都是「十年樹木、百年樹人」的進程,非得長期培育人性、人才、人品的美好價值觀不可。

換言之,觀光事業除了物質建設外,其精神的滿足,才是觀光的重點。何謂精神愉悅,必須有幾個條件,首先是身心健康,才有追求精神生活的慾望。那麼,這個精神必先是知識的、社會的、文化的,也是美感的感受與富有。

為何要有知識,所謂不「知」則不「覺」,有知識才能感覺環境。從異地來的遊客,應該為他們準備怎樣的資源,社會安定、價值明確、行止高雅的表現,也要提供怎樣的條件。文化與歷史是否深遠,可提供遊客學習,或解決時空的差異,又能在哪個地方求得他們的需要?以及舒適旅程或在視覺中採集美的形式,或做為心靈修為中的場所,都要有深層的準備,至少要提供可以滿足遊客求知的場域。

訂定上述的條件與標的,便可做為當下觀光品質與吸引旅客的各項措施。它是長期的認知與投資,雖然也可應用各項政策的優惠,來增強人數的增長,若能有被觀光的焦點,或非到此一遊的吸引力,觀光事業便能穩定成長,就不必要求有特定地區遊客的措施,便可有源源不絕的觀光客蒞臨。

為了使觀光事業達到高峰現象,各國政府無不卯足了力量來增設博物館的完善。當然博物館有廣義的意涵,如文化資產或做為歷史文物的紀念物,都屬於博物館的服務範疇,然而硬體設施不若軟體專業困難,其中典藏品的搜集、研究人員的學養、教育工作者的專業、策展人的理念是否正向、維護人員的傳承等等,則是一個博物館的靈魂。當然,包括安全、科技人才的晉用與功能,亦是現代博物館運作的主要任務。

當一個博物館被完整規畫後,除了要有豐富的典藏品,與優秀的從業人員必須日積月累增強資源外,領導者也應有「增進全體人類幸福、加強文化素養與奉獻社會」的精神不可。他不只是行政工作者,也是一位學者、教師,或是傳道士,更是一位文化與歷史的傳遞者。

博物館(包括美術館)館員只分專業的不同,並沒有行政過多的牽引,全體館員在「服務社會、發展社會」(ICOM的宣言)的理想下,必然竭盡心力把博物館的屬性發揮得淋漓盡致,才能彰顯該館的特色與風格。也因為有特色,就有故事,就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真實,以饗大眾的需要。好比博物館營運中,如何突顯該館是「唯一的、真實的、最好的、最難得、最名貴的、最有代表性的、最有創見的……」特質,包括只此一家,別無分店的美好。

例如,在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、國立歷史博物館、台北市立美術館等都擁有豐盛且名貴的典藏品,衍生而來的故事,就是吸引大眾與觀光客參訪的誘因。又如國際間應用創意或收藏特色的博物館,以吸引遊客的參觀,每年就有百萬人次以上,或千萬人次的觀光人潮。西班牙的畢爾包、法國的羅浮宮博物館、紐約現代美術館,或東京都的新美術館等等,不僅是該國藝術文化的重鎮,也是精緻觀光旅遊的重心,包括我們故宮博物館的觀光訪客,不就是一個彌久恆新的國力展現嗎?

如何建立完善的博物館,如何培養博物館事業能量,似乎就是如何發展觀光事業的必要工程。(作者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前校長)

(中國時報)